分节阅读 19(1 / 2)
天来的手段,丝毫不敢因对方年少而有所轻慢,举止言语间已完全将其当做同辈的人物看待。
禹天来随手抛掉那尊独脚铜人,倒提着锯齿剑拱手还了一礼,洒然笑道:“陈兄言重,在下禹天来。此等恶徒,禹某遇上原也饶他不得,略助陈兄一臂之力,也只算得顺水人情,不值一提。我看陈兄也累坏了,舍下距此不远,便请陈兄移尊光临如何”
陈近南见此人言行举止甚有涵养,却似颇有些来历一般,心中不由暗自纳罕。听到对方相邀,便道了一声:“多有叨扰。”然后随之往岛内行去。
两人一起回到禹天来的居住的山洞。禹天来请陈近南在洞口的平台落座,又拿出些清水、肉干让他先稍填一填肚子,自己则引燃火堆中的余烬,将前些日子试着烧制的一只陶罐装了水架在火上。
陈近南虽然饿了数日,却知道此时暴饮暴食于身体有大害,于是将那肉干撕成细丝,就着清水一点一点地嚼碎吃掉,而且只吃了一块便不再吃,显示出极强的自制力。
禹天来看在眼中,心里暗自赞许,手中则将另一些肉干撕碎,放入已经烧滚的水中。随后又加入几样野生菌和一点点海盐,不多时便做成了一罐香气四溢的肉汤。
他用两个贝壳做碗,给陈近南和自己各盛了一碗,笑道:“寒舍简陋,未备薄酒,只能用这一碗肉汤聊至待客之意了。”
陈近南也是哈哈一笑,接过汤碗道:“如此在下也以汤代酒,谢过禹兄弟援手之德。”
随后两人一边吃一边交谈,禹天来便问起陈近南来此的缘故。
陈近南并未有丝毫隐瞒,说道因满清顺治皇帝新亡,即位的康熙年幼无知,据守台岛常思恢复大明江山的国姓爷郑成功以为此正是天赐良机,于是派遣麾下谋主陈近南秘密前往中土,筹措兴复大业。
岂知他所乘船只出海刚刚一日,清廷派出的高手辽东六怪竟然便在茫茫大海之上将他截住。等六人攻上来,陈近南与对方激斗了一场。在胜负尚未分出之际,海上忽地起了一场大风暴,将他们所在的船只吹得远远偏离航线,最后无巧不巧地来到了此处
第四十章 萧墙之祸殃义士,达摩遗珍赠有缘
禹天来这具少年人的皮囊下装的是一只历经两世的老狐狸灵魂,听罢陈近南之言,立时便发现不妥之处。他沉吟道:“陈兄,请恕在下交浅言深,这件事情似乎并不简单。你身负国姓爷秘密使命,想来此次出行定是隐秘之极。那辽东六怪又如何能够准确得知你的行踪以在下所见,应该是台岛内部出了问题,有人向清廷走漏消息。只是那人如此做是因为心向清廷还是借刀杀人,就需要陈兄你仔细思量一番了。”
陈近南并未现出一丝一毫吃惊的神色,反是摇头道:“禹兄弟好生聪慧,居然这么快便发现其中的破绽。我也是后来在海上漂泊时反复思量才有一些猜测。若我料的不错,那人应该便是国姓爷的族兄郑泰。国姓爷向来执法严峻,虽亲长亦不假宽贷。去年郑泰押运军粮延期导致战机贻误,是我将他告到国姓爷面前。国姓爷大怒之下要将其斩首以正军法,众将苦苦求情,国姓爷方从轻发落将其鞭笞三十。事后郑泰自然不敢对国姓爷如何,却将我恨之入骨,多次寻衅滋事。我此次向国姓爷讨了这潜入内陆的差事,也有几分避祸的意思。”
禹天来皱眉道:“此等小人,陈兄何不设计除之纵使陈兄宽宏大量不愿与之计较,难道不怕他同样记恨国姓爷而做出什么事情”
陈近南摇头道:“郑泰此人色厉而内荏,素来畏惧国姓爷威严,绝不敢对其有半点冒犯。何况疏不间亲,我终究是郑氏臣属,岂可因私怨而谋算郑氏宗亲”
禹天来心中颇不以为然,觉得陈近南对敌的手段是足够果决了,在处理内部问题时却未免有些迂腐。他对历史所知有限,但隐约记得后世对郑成功之死颇有些争议,其中一种极有市场的说法便是郑氏宗亲因不满郑成功的苛责而加以反噬。如今结合陈近南所言,这推测竟是大有道理。若那郑泰果有此心,那么他如此针对陈近南便不仅仅是不忘旧恨,而是要剪除郑成功的羽翼。
但这些终究只是他的猜测,完全没有凭据,便是说出来也难以令陈近南相信,只能暂时放在心中。
陈近南显然不想再提此事,便反问起禹天来的来历。
禹天来自然不可能当真说出自己的离奇经历,否则必会被对方当成疯子。他这一年来也曾假设若是幸运地被过往船只救起后,要如何交代自己的来历,心中早就编好了一套说辞。
他说自己祖上本是海商,在宋末时为避战乱而举家乘船出海,后来在渤泥国世代定居下来。到了他这一代,因为父母早逝本人又嗜好习武不善经营,家道已经彻底败落。此次是想跟一艘海船返回中土,拜访中土武林中的名家高手切磋武艺,不想一场风暴打沉了船只,整船人只有他一个幸运地漂来这座荒岛上。
陈近南不疑有他,还颇为同情的嗟叹一番,又安慰道:“我来时乘的那艘船虽然残破,但主体框架尚保存完好。船上也有不少工具,我们一起动手采伐树木将船修补一番,应该可以凭它回转中土。”
禹天来喜道:“陈兄竟懂得造船和行船吗”
陈近南点头微笑,意味深长地道:“在海外生活了几年,这些事情怎都有了些研究”
从这天起,两人便开始合力修补那艘海船。而实际上,禹天来只是凭着一身蛮力做些笨重工作,真正操刀的还是陈近南。
等相处下来,禹天来才真正了解了在古代能被一方之雄视为“谋主”的人是如何不凡。陈近南此人武功之高已不必说,文才之广那也休提,单说他凭着一双巧手将船只修补整齐,又凭天上的星图和脑中记忆的海图便确定了航线,更凭借准确预测到的信风和潮汐而扬帆出海,便足以令禹天来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
船行海上,借着风力和洋流劈波斩浪一路向前。根据陈近南的估测,只要航程顺利,大约有十天时间两人便可以踏上陆地。
这一天禹天来与陈近南探讨武学。说到了剑法时,两人都来了兴致,便截取了两段三尺竹棒,在甲板上切磋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