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1 / 2)
堂秘舵。
化身为绸缎铺女老板的朱小倩早已等候多时,她将禹天来迎进后院,指着一个亮着灯的房间悄声道:“人便在里面,你自己去见他罢。放心,救兵我已经请到,只要你一声召唤,立即便会现身。”
禹天来向她比划了一个大拇指表示赞许,然后独自上前推门而入。
面上多了一些风霜之色、两鬓更现出星星点点斑白的陈近南负手立于窗前,腰间悬挂那柄“巨阙剑”。
“陈兄,久违了。”禹天来上前拱手为礼。
见到禹天来进来,陈近南一改往日的温和儒雅,手按剑柄面色冷肃,单刀直入地沉声问道:“禹兄弟,冯副总舵主的事情,你是否要给愚兄一个交代”
禹天来丝毫不以为忤,赔笑道:“陈兄既然来了,小弟这里自然会有所交代。不过你我之间似乎不必如此剑拔弩张,我们坐下来慢慢说如何”
看着对方刻意放低了姿态,陈近南紧绷的面孔终于松弛下来,苦笑着叹道:“禹兄弟,此次的事情你着实做得差了,明眼人一看便是到你是布局做了一回黄雀,而冯副总舵主却成了吸引螳螂的金蝉。此事在台岛引起轩然大波,延平王已经通告天下宣称你为叛逆,冯锡范更请令要亲赴中土来杀你。”
禹天来冷笑道:“叛逆小弟从没拿过他郑家一文钱的俸禄,便是国姓爷在时小弟也未向郑家磕过一个头,他郑经凭什么将小弟定为叛逆至于冯锡范,嘿,只要他舍得来寻死,小弟绝不吝为他收尸”
“禹兄弟如此说,难道当真要与愚兄为敌”陈近南面色重新严肃起来,“你那计划一旦成功,便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创造一个契机,而延平王将是推动大业成功的决定力量。愚兄也知兄弟你受了许多委屈,但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你也不该如此任性妄为只贪一时之快”
禹天来哂道:“陈兄如此说,却是高看了郑家的力量,也小看了小弟的格局。小弟筹谋反清大业,从来都没有指望借用他郑家的力量。说句实话,整个台岛的力量加在一起,在小弟看来也比不上陈兄一人。而且那郑经的胸襟才识均不足以成事,陈兄在他手下不过是明珠暗投,何不弃此昏庸之辈,来与小弟携手另创一番天地”
“住口”陈近南越听越难看,最终忍无可忍地一掌拍碎了身边桌案的一角,厉声喝道,“禹天来,你以为陈某是不忠不义的背主之徒吗”
禹天来仍是安然如故,高举双手道:“陈兄息怒,且听小弟一言”
“你说”陈近南按剑而立,大有一言不合便拔剑相向之势。
禹天来悠然道:“既然陈兄说到忠义二字,恕小弟斗胆请教,不知陈兄的忠义是对大明,还是对台岛郑氏”
陈近南愣了一下答道:“你何出此言如今郑氏便是大明最后希望,两者既为一体,愚兄忠于郑氏,便也是忠于大明。”
“非也,非也。”禹天来连连摇头,“郑氏是郑氏,大明是大明,两者又岂可混为一谈。请陈兄考虑清楚之后明明白白地告诉小弟,两者之间你究竟忠于哪一方”
陈近南沉吟半晌,终于缓缓地答道:“陈近南自然是忠于大明。”
禹天来鼓掌笑道:“如此说来,事情便容易许多。九难师太,请进来罢”
门外有一人早已等候多时,听到这声召唤,立即推门走了进来,正是九难师太。
陈近南脸色一变,他也是修为绝顶的高手,竟然一直未能察觉近在咫尺的室外还有一人。
禹天来站在九难师太旁边,隐隐然却有些狐假虎威地神气,笑嘻嘻地道:“容小弟为陈兄引见,这位师太法号九难,出家之前的身份,却是崇祯皇帝嫡亲之女长平公主”
“这怎么可能”陈近南登时如遭雷击,木雕泥塑般僵在原地。
九难却是早有准备,她从贴身的丝囊中取出一方小小的白玉印玺,淡淡地道:“陈总舵主若有怀疑,此物应该足以证明贫尼的身份。”
陈近南如梦初醒,犹豫片刻之后,才将那枚印玺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仔细验证了一番。凭他的才学见识,自然可以确定这枚印玺的真伪。而且对方虽然是一身比丘尼的装束,但言谈与眉宇之间的雍容高贵气质是常人无论如何都装不出来的。
半晌之后,他终于不再有丝毫怀疑,当即推金山倒玉柱向着九难拜倒下去,口称:“微臣拜见公主殿下”然后双手将印玺高举过顶。
九难接过印玺收好,有些感慨地叹息道:“陈总舵主免礼,贫尼如今已是空门中人,公主的称谓也无须再提。此次贫尼前来只为一件事,便是劝说总舵主脱离郑氏桎梏,与禹堂主联手共谋大业。”
“殿下,微臣”陈近南面有难色。
九难正色道:“其实贫尼已不执著于恢复大明天下,若郑氏当真有能力推翻满清重振汉统,贫尼也无话可说。但看郑经得位一来的所作所为看来,实在不足以堪此大任。陈总舵主是天下大才,难道还看不出这一点”
陈近南踌躇不语,脸上神色变幻不定。
禹天来见时机一到,当即拿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陈兄或许还不知道,当初国姓爷之死另有内情。”
“你说什么”陈近南瞋目暴喝。
禹天来取出一叠稿纸递了过去:“当年陈兄命小弟刺杀郑鸣骏与郑缵绪叔侄,小弟猜到此事应当出自郑经的授意,心中无端有些猜疑,于是命洪熙官将那叔侄二人生擒回来仔细审问了一番,这便是两人亲笔画押的口供。陈兄看过之后,便会明白小弟为何如此说。”
以陈近南的才智,心中已经猜到禹天来言中之意。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稿纸匆匆翻阅,尚未看到最后,陡然间大喝一声:“国姓爷,你死得好冤”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将手中的稿纸染得一片殷红。
第七十二章 欲擒故纵
在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鳌拜的跋扈之势愈发高涨。
顾命四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上书请求解除辅政大臣之职,用意却是逼迫同为顾命大臣的鳌拜同样辞职。
鳌拜深恨苏克萨哈,竟罗织其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等二十四款大罪,上奏康熙要将其处以凌迟、族诛之刑。
康熙这段时间虽表现得颇为柔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据理力争了一回,但面对公然在御前“攘臂而前,强奏累日”的鳌拜,尚等待最后发动机会的康熙终于选择了隐忍,同意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灭其宗族。
也是在此事之后,康熙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在原来的轨迹中,他还会继续隐忍两年,但如今手下多了禹天来这位绝顶高手,他自觉胜算在握,也就不愿意继续忍辱负重。
之后的一段时间,鳌拜在索尼、苏克萨哈一死,遏必隆缩头不出的情形下,真正地做到了独揽大权、权倾朝野。而康熙也表现得分外听话,不仅屡次对鳌拜恩赏抚慰,更将鳌拜的一众亲信党羽加官进爵,却是不同声色地将这些人调离京师分派往各地。
这一天,康亲王杰书那边传信请禹天来过府一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