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9(1 / 2)

加入书签

片刻之后,他倏地张开双目,随手从旁边的一颗松树上摘下一根常常的松针拈在食指与中指之间,向着左前方缓缓走去。

蓦然间,一只肥硕的灰毛野兔似乎感觉到禹天来是冲着自己来的,从藏身的一丛灌木之中一跃而出,一窜一跃地便要逃走。

禹天来轻笑一声,拈着松针的两根手指一屈一弹,松针化作一道碧绿光影从指间飞出,准确命中数丈外那只野兔的后脑。

灌注了一缕虽然孱弱却精纯无比的先天真气的松针锋锐不下精钢打造的暗器,劲力更是堪比强力机簧发射的袖箭之类,针体完全没入野兔的脑中。那只野兔原地一跳,然后便摔在地上寂然不动了。

禹天来走上前去,先煞有介事地合十念诵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野兔啊野兔,今日你以自身施舍了贫僧这一斋,日后当凭此功德脱离畜生道,大善,大善”然后便笑吟吟地俯身将这一堆沉甸甸的鲜美肉食提了起来,到了附近的一条小河边,熟练无比的洗剥干净。

他虽然将在少林寺做一段时间的和尚,却没打算老老实实遵守清规戒律,最起码绝不肯亏待了自己的嘴巴和肠胃。

捡来干柴生火,又用几根枝桠做了一个简易的烤架,禹天来将分割好的几块兔肉串好架在火上,耐心地做起了烧烤。他一面转动兔肉使其受热均匀,一面将从寺院厨房里弄来的几样调料撒在肉上。渐渐地兔肉在火焰的燎烤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黄颜色,又有一滴滴油脂从内部渗透出来,同时更有阵阵诱人的香气飘散开去。

看看火候已到,禹天来熄了火焰,用手指撕下一块兔肉放在鼻子下闻了一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即扬声喝道:“你们两个家伙也该看的够了,还不出来吗”

随着话声,不远处的一丛蒿草向两边一分,天宝和张君宝讪讪地笑着走了出来。

天宝带着一脸夸张的惊骇之色嚷道:“天来师兄,你竟然杀生又食肉,这可是犯了大戒”

禹天来打断他道:“说甚么废话,难道寺里的清汤寡水能满足你们两个小子的胃口我不信你们以前没有偷偷跑出来打野食吃肉便在这里,你们是要一起来吃还是要回寺里告发我”

天宝与张君宝先是对望一眼,然后同时发出一声怪叫,如同饿虎扑食般向着禹天来面前的烤肉扑了上去。

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水火风四相剑,万法归元八截拳

禹天来与天宝、张君宝边吃边聊。

吃吃喝喝历来便是国人最好的交流途径。禹天来本是个面嫩心老的怪物,天宝和张君宝心性也非寻常孩童。双方虽然已相识了一段时间,彼此间却总隐隐地有些隔膜。如今有了一起犯戒吃肉的经历,这隔膜便在无形之中消融了许多。在说笑时虽然各自仍有所保留,但神态已经多了几分亲近。

在天宝与张君宝而言,虽然他们性情不同,前者飞扬跳脱,后者恬退隐忍,但因为受师傅觉缘教导数载,胸中学识不知胜过多少世间所谓饱学之士,所以向来与其他同龄人说不到一处,玩不到一起。这不是两人傲慢,而是由彼此间眼界见识的差距自然而然导致的情形。

如今面对禹天来一番闲谈,他们发觉这位看上去不过比自己年长两三岁的师兄的胸中所学竟隐隐地不在师傅之下,无论他们说到什么话题,对方总能说出一番对自己大有启发的道理来,在惊讶钦佩之余,好感也随之油然而生。

说说笑笑间,三人风卷残云般将那只烤野兔啃成一堆碎骨,然后就地掩埋毁尸灭迹,一起到小河边洗漱一番后悠悠然返回寺中。

夜深人静之后,禹天来悄然来到藏经阁内,熟门熟路地进门上楼,在二楼通往三楼的楼梯前,有三名老僧在蒲团上盘膝而坐。禹天来也不说话,向着三名老僧合十施了一礼,便绕过他们往楼上走去。

那三名老僧竟然也不阻拦,任由他走上藏有无数武学典籍的三楼。

禹天来到了楼上,先到一张桌案旁边点燃了烛火。

整个三楼没有分隔,在极为宽广的空间里,放眼望去尽是一座座高大的木制书架,所有的书架上都摆放着一部部或新或旧、材质各异的书籍。

禹天来走到其中的一个书架面前,从当中的一层抽出一部斑驳古旧、封面上题着袈裟伏魔功的秘籍,走回桌案边在椅子上坐下,埋首挑灯夜读起来。

他读书的速度颇快,虽然说不上一目十行,却也是频频翻动书页,不过半个时辰,便已将一本近百页的秘籍由头至尾翻阅一遍。

阖上秘籍之后,禹天来坐在椅子上静坐冥思。又过了半个时辰,他起身将秘籍送回原来的书架放好。然后向后退了三步,缓缓的抬起右臂,用宽大的衣袖向着那座书架隔空轻轻一拂。

随着他挥出的衣袖,那座沉重的书架轻若羽毛地贴着地面向后平移了尺许,既没有发出一丝声响,架上的书籍的纸页也没有半点扇动。这一手绵柔无比却又暗藏大力的真气运用手段,正是他方才翻阅的“袈裟伏魔功”的妙处。

少林奇功秘技无数,每一种绝技都有各自的真气运用法门。这些绝技相互之间有相生相成者,亦有相克相悖者,前者兼修大有裨益,后者兼修则后患无穷。

但禹天来练成了号称少林武学本源的“易筋经”,而且已经是第四次重修,若只论对这门心法的体悟之深、运用之妙,便是同样修成“易筋经”且已臻练气成罡之境的无尘比他也颇有不及。

因此,对于少林的诸般绝技,只要禹天来领会了运用法门,皆可以“易筋经”内力驱动心法施展出来。只是他如今刚刚开始重修,体内先天真气积累得有限,所以威力也很有限。

初步掌握了这门绝技的应用之法,禹天来也不再贪多,将那书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便熄了烛火下楼离开。

出了藏经阁之后,他并未立即返回休息,而是转到僻静的后院,一招一式演练起在初习武道时研创的“截道八击”。

这一路徒手相搏的功夫经过他后来的多次推演修订,早已不复初时的模样,威力更不知翻了多少倍。如今的“截道八击”已将“截”“击”二诀合二为一,只余下以武侯八阵图原理而设的“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八击。而这八击却是包罗万象,拳掌刀剑、擒拿点穴、身法轻功、真气运用等等无所不有。

禹天来更赋予这门功法一项特殊的应用,凡事他通晓掌握的各种武功,皆可随着他不断的习练应用而自然而然化入“截道八击”之中,他通晓掌握的武功越多,这门功法便也随之不断演变进化无有穷尽。

此刻他将“截道八击”演练一遍之后,开始反复施展其中的“云垂”一式,随着这一式中的包含的数十种精微变化在他手中源源不绝地拆解衍生,方才学会的那一门“袈裟伏魔功”的运用法门渐渐融入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