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0(1 / 2)
日本所做的一切,都已达到不能为一个自尊的民族所容忍的极点。整个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决心不惜打一场大仗以抗击日寇的紧要关头。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他闻到了,他知道了,现在就看”
“就看他能不能忍下去了”
张静江看一眼管明棠,最后叹了一口气。
“所以,你”
“所以,我希望在风暴来临之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好准备”
在道出这句话时,管明棠长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第一次在外人的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想法。
“明棠”
看着管明棠,张静江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好一会他才认真的说道。
“你是不是想把公司南迁”
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张静江却又把眉头微微一皱,记得当时不是没有人向他提过,将公司新区设于邯彰“等于置身于虎。”这几年,华北鲜有国人继续投资,原因正在于此,既然他们能看到其中的风险,明棠又岂会看不到
“人不永远只想到逃而且现在又是新区十几座大型工厂建设完工的关键时期,所以,工厂是不会搬迁的”
摇摇头,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非常灿烂,他看着张静江说道。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生,但是我知道,华北一定是这场战争的最前沿,无论到时候,别人如何选择,但我相信邯彰专区上空飘扬的国旗,就不会落下”
“明棠,你是想”
盯着管明棠,在这一瞬间,张静江又在这个年青人身上发现了他与自己的不同。
“伯父,邯彰有一百二十万民团”
笑容,自信的笑容,管明棠相信这支民团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同样也不会让这个国家失望,他们为了脚下的土地和自己的生活在未来那场民族战争中战斗下去,而对于自己来说,从当初选择邯郸,就只是为了一个目标。
“邯彰有他们的一切,同样也有我的一切,所以,无论如何,我会守在那里守在华北”
管明棠笑着,他知道,或许,自己无法改变一切,但只要他能够守住邯彰,也许很多事情就会发生改变,甚至整个历史都会改变。
“不过,我有工厂,我有人,可是我没有足够的资源,因此,只能要其它地方想办法了”
看着面前的年青人,张静江半晌没能说出话来,最后他无奈的叹口气道。
“明棠,你”
应该说他什么呢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想,现在,把一条财路送给他们,将来,等到打仗的时候,我能得到工厂生产需要的矿产资源,而他们则能得到,他们需要的”
沉默,在管明棠的话语中,张静江完全沉默了下来,他静静的看着管明棠,他知道这个得到与需要的是什么,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或许真的能改变许多事情。
“明棠,需要我坐什么吗”
看着管明棠,张静江询问道,或许现在的建设委员会已经远不如过去,甚至面临被裁撤的可能,但是他还顶着国民党“元老”的名义,蒋介石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对他还算是恭敬有加,加之他在苏浙一带的威望,他相信自己还能帮管明棠做一些事情,不,是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嗯,伯父”
面对张静江的主动,管明棠反倒是犹豫着该不该说,有一些事情,面前这位伯父一直在帮自己,但是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这个当“晚辈”的应该去插手的事情吗
“伯父,我希望,我”
犹豫着,管明棠慢慢道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希望您能”
第四百一十八章合作的幕后
“管哲勤”
将手中的文件合上,宋子文默默的念着这个名字,虽说管明棠的建议让他看到“商机”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会完全采纳他的建议,准确的来说,在他的心中,他从没有把放在北方的眼睛移开。
在进入办公室的时候,陈康齐便看到背对办公室门,站在窗边的总裁,显然他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而且一定同先前拜访总裁的管明棠那位邯彰行政督察专员有关。
对于那位行政督察专员,陈康齐到是打心眼里佩服他,作为宋子文的秘书,他能够接触到许多外界难以了解的信息,对于立志做中国的“摩根”的宋子文来说,他自然不会放松对北方公司的关注,虽然挟雄厚的金融资本,宋子文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远无法同管明棠相比。
虽说宋氏和中国建设银公司的经济活动包括7个银行”2家商业公司,22个大工厂”个运输公司,可论其规模,单是一家汉阳钢铁公司便可以超过宋子文的全部,而既便是在管明棠所不擅长的“棉业”上,中国棉业公司这家收购数家大型纱厂形成的中国最大的棉业公司依然无法同“邯彰棉业公司”相比,这家棉业公司除去拥有六家大型纱厂之外,还拥有涵盖整个邯彰数十万户的“合作织户”且与其它公司不同,他拥有稳定的棉花来源现在邯彰棉业公司已经邯彰专区农业合作社签定了购棉合同。
“像办工厂一样办农业”
或许,这正是管明棠与大多数人最大的不同,他总是能够别出心裁的找到“生金点”所有人以为重工业不赚钱,可管明棠却靠投资重工业办出了北方公司,当人们以为农村建设是亏本买卖时,他却能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大获其利,又能通过农村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发展,现在邯彰工农业的相辅相成,实在是让人
“康济,你怎么看”
虽未回头,但是宋子文依然知道进入办公室的是陈康齐,他是他的秘书,从五年前唐腴胪在上海被刺后,陈康齐便一直呆在他的身边。
“总裁”
恭敬的轻轻鞠首,陈康齐心知总裁说的是什么事情。
“开矿的确有利可图”
废话,就连陈康齐都知道,他说的是废话,开矿当然有利可图,可以说得上是一本万利。但宋子文问的显然不是这个问题。
“既然是一本万利,为什么,他自己不去开矿”
把话收了回来,陈康齐又皱眉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