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6(1 / 2)

加入书签

刚落,崔红和田双从卧室里面并肩走出来。

“坐坐坐,”田双指着边上的凳子,“家里正在收拾,乱糟糟的,别见怪啊。”

许扬把手里拎的札品放到桌子上,“妈,你跟爸,还有崔奶奶你们休息,我来打包。”

说完就动手,他年轻,力气大,捆起一包包行李来不费吹灰之力。

田双笑眯眯的,嘴里说着客套话,“黑娃,过门就是客,家里事多,来了还让你帮忙,真是过意不去。”

“妈,把我当外人不是,”许扬手上熟练的打活结,头向上翘起,“咱们是一家人,我就是你们的儿子。”

银杏呼出一口气,“妈,让你别喊黑娃,人家都工作了,这个名字多难听。”

“不喊了,不喊了,”田双摆摆手,其实她觉得没什么,乡下四十多岁的人还被喊狗蛋牛蛋,可是姑娘不喜欢,老为这事说她,“叫习惯了,以后注意,女婿别恼火。”

“妈,你喜欢就行,名字无非是个代号。”他们执行任务,啥样的外号都有,有的说出来能让人笑掉大牙。

银杏默默的翻个个大白眼,合着她还是个坏人。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田双就是,一会担心许扬口渴,一会担心他累着,殷勤的样子银杏看着都有点嫉妒。

果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换来的女婿半个儿。

“妈,你的衣服整理完了”语气酸溜溜的。

田双一拍脑袋,“女婿过来,光顾着高兴,正经事都忘了。”低头对着许扬交代,“女婿,中午在这吃饭啊,我先去里面收拾收拾。”

“妈,你忙你自己的,重活脏活我来。”

田双呵呵应到,心情很好。

“崔姨,有个东西怎么弄得,你教教我。”又对着银杏使眼色,“你也进来学着点。”

刚进卧室,田双反手把门关上,迫不及待的问银杏昨天在婆家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做饭,公公婆婆喜不喜欢,夸没夸手艺好。

害怕许扬听到,声音压的极低,跟做贼似的。

就知道你要问,银杏来之前就有数,她决定避重就轻,多多描述中饭和晚饭,至于早上,不提也罢。

田双没注意到银杏的小算盘。

崔红对银杏的套路摸得透透的。

不用猜,这丫头肯定睡过头了。

不过她没嚷出来,要是让田双知道,估计能立马炸掉,结婚前一晚翻来覆去的嘱咐,好印象就在这几天,千万不可睡到日上三竿,要勤快,没事也得找点事做。

银杏对着崔红眨眼睛,崔奶奶,谢谢啦,闷在心里就成。老妈进入更年期,不能惹,不能逆。

有小俩口在,东西很快收拾好,全部堆在客厅里,占了半边屋。

大部分都是吃的,鸡鸭鱼肉,糖果饼干,烟酒茶叶

还有部分厨具,也在其列。

田双说回去买不划算,只用十几天,扔掉舍不得,给别人心又疼,还不如从这里带回去再带过来。

许扬目瞪口呆,一直知道岳父岳母具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但是如此多东西全部带回去,恕他无法想象。

把整个酒席搬回去,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银杏一点不意外,谢天谢地,盘子是易碎品,否则

她觉得爸妈很有必要多买两张票,否则火车真是亏死了。

许扬拉着银杏到对面打电话,向三姐夫借车子。

岳父买的是晚上的票,爸妈准备下班后过来,一起把他们送上火车。但是这包袱累累的,一辆小车哪里够,得班车才行,可惜不认识客运公司的人。

听明来意,龚安很热心的表示下班后会把车子开过去。

觉得依旧不够,许扬又给生意伙伴赵志刚拨过去。

电话那头,赵志刚得知李大力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把酒席带回家,难得的笑了回,承诺晚上准时到。

李大力本意是开着他的那个小破三轮把东西运到火车站,大不了多跑两趟。现在女婿帮他借到车子,半点不推辞,三轮三面漏风,挺冷的。

不过,临走前,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许珍过年那天加急做的衣服,第一批货十五左右到,找的赵志刚帮忙收货发货。很有心眼,人家主做家电生意,不用担心他偷偷的截走客源。

虽说已经提前联系好客户,到时直接过来拿,仍然不放心,得再确认一回。

、第222章 二百五

有的时候你不惹事,事也会找上你。

送走岳父的第二天,许扬带着银杏去众位熟识的长辈和朋友家拜年串门。

首先就是同一个大院里的,必须得带着媳妇亲自转转,以后肯定还要打交道,不能留个坏印象。

基本流程就是每家坐坐,寒暄两句,喝杯茶,磕几颗瓜子,吃几粒花生,再拿颗糖,摆摆手再见,转战下一家。

银杏都算好了,大概十一点可以回家,歇一会,正好赶上吃中饭。

她只开始那天做了两顿,许母就重新接过掌勺的活。不过,也很有眼色,每次许母做饭,都在旁边打下手。

眼看着只剩下最后一家安家,银杏加快脚步,想早点结束。早上出门的时候,许母在家剁猪蹄,准备炖着中午吃,她的最爱。

安家不但安伯母在,安小四也在。

安小四比许扬大一岁,也在部队,但是位置离北京比较远。

小时候跟许扬不对付,俩人天天打架,今天你赢了,明天我报复回来。长大后关系不错,虽说不时常联系,但是算得上朋友的那种。

许扬带着新媳妇上门,安母很热情,零食一把把的往银杏手里塞,又是倒茶又是要留午饭,询问着银杏以后的打算。

安母打心眼里嫉妒许母,讨了个听话的儿媳妇,说话温温柔柔的,总是带着笑。听说做饭手艺也不错,虽然是农村的,但是人家争气,读完大学读研究生,结婚那天的嫁妆多得让人眼红。

以前总觉得自家找了个大学生儿媳妇,又是本地人,工作也好,哪哪都顺心,出去说话都昂首挺胸。

可结果了,炮仗性子,一点就炸,把工作看得比男人还重要。张口就是新思想,讲什么女性要独立要自主要自强不息,不能依附男人,不能小看自己,誓要奋斗出一片天地。

她看不惯儿媳妇,争了几次,可没一次赢的。每每被说的哑口无言,对方文化高,一顶一顶的大帽子扣下来,她已经快成为封建糟粕,剥削儿媳妇的恶婆婆了。

再看看眼前言笑晏晏的小姑娘,这么好的儿媳妇总是别人家的。

越聊这种想法越浓,顿时萌生了让银杏劝劝四儿媳的念头。

工作哪里都能做,可夫妻老分着终究不是那么回事,结婚一年多,小四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孙子没影不说,吵架更是家常便饭。

他们做父母的说了不听,可这个小媳妇学历比儿媳妇还高,她说的四儿媳肯定听得进去。

是个好主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