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07(1 / 2)

加入书签

,“安大姐,你媳妇刚才说得斩钉截铁,是你讲的,你现在又咬定是个误会,话都让你们说尽。”

“苏老师,儿媳妇没搞清楚状况,我替她说声对不起。身体要紧,先让银杏换身干衣服,我们明天再过来打扰。”说完拉着郑玉往外走,“赶紧回去。”

“等下。”银杏出声反对,“伯母,我跟郑玉的事还没完。你刚才还在提点我们小辈听话要听全,做事同样不可虎头蛇尾。”

用她的矛攻她的盾,安母悻悻的转过身。

很不愤,一点点小事,许家的小儿媳揪着不放,哪有许母平时夸得那么好相处。

银杏再次对上郑玉的眼睛,“我读研我骄傲,的确了不起,你想更骄傲,那你去读呀,嘴上说说不算,得付出实际行动才成,要不要我给你几个教授的联系方式”

故意说出来气郑玉,知道她当年也报了首都大学,只可惜没考上。更确切的说,她完全算不上本科生,读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专。

“你”

郑玉的后半句话被堵得喉咙里出不来,刚嫁过来的时候,大院里的媳妇就数她学历最高,也最风光。

可这小蹄子随后到,嫁妆多,相貌好,梦里强,又温柔,最重要的事,舍得下北京,愿意去外地随军。

婆婆拿着她当榜样,一天三遍的秀,是个人都受不了。

刚开年事情多,工作一天累成狗,回家刚坐下,婆婆又开始老生常谈的话题。说什么李银杏也觉得她做得不对,巴拉巴拉一大堆。

怒火中烧,忍不住,无需再忍,杀气腾腾的过来对质,憋在心里已久的话一股脑往外倒。

清干净了才晓得,是婆婆胡言乱语。

可她只能选择背锅。

看着她憋屈的表情,银杏仍没打算放过。

“我家庭事业两手抓,你这种人肯定不行,”

从上到下轻蔑的打量郑玉一回,“所以你只能选择牺牲一方,暗地里却又嫉妒我,只能安慰自己我不思上进,白瞎一个好大学,学问再高也是浪费,不如你。”

郑玉的手紧紧抓着衣摆,拒绝承认银杏的猜想,把思想转移到衣服上面去。她的棉袄也湿了,却没一个人关心。

“你们夫妻的事你们想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我可没那么多闲心操,你以为你是谁,算老几,值得大家都关注。”

银杏毫不留情的嘲讽,既不是风云大人物,又不是体坛娇子,也不是流量小花,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还用得着花费精力投放目光

真是搞笑,装象还需要根葱,啥都没有,还挺自恋。

“郑玉同志,对于你的指责我一概不认,你还有其他要辩解的吗”

“”

“看来是没了。”银杏点点头,“既然这样,你向我道歉,立刻,马上。”顺手指指地上的狼藉,“还有,这些怎么办”

“我赔。对不起。”

语气生硬的说完五个字,郑玉闷头往外冲。

人家的婆婆帮着媳妇,她的婆婆反着来,不但袖手旁观,还黑她嫌弃她。李银杏小肚鸡肠,逼着她认错,讽刺她,针对她,瞧不起她。

越想越委屈,凭着感觉跑,差点撞到刚进门的许扬。

如果不是他反应快,俩人估计要来个“热情拥抱”。

“发生了什么事”

郑玉用胳膊捂着嘴,眼泪奔腾而出,脚步一刻不停。

男女授受不亲,许扬不好抓着人问。

得不到答案,三步并做两步往家里奔,家里就老妈和媳妇两个弱女子在,生怕有任何意外发生。

等看到银杏的惨状,心里冒火。和安母打完招呼后,拉着银杏往洗手间走,“赶快去洗,我给你拿衣服。”

银杏洗完澡后,许扬也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念着安小四晚上喝大了,他明天再去找人算账,他媳妇惹得祸,当然得他兜着,谁让他管不好媳妇呢。

“杏儿,早点睡吧。”

“才八点唔”

许扬一个恶狼扑羊,“你刚才穿了湿衣服,得多运动运动,出点汗,预防感冒。”

、第224章 出名也挺简单的

第二天,安小四和他媳妇一起过来赔礼道歉。

他是早上醒后才知道昨晚发生的事,瞬间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有那么一小会甚至想撂挑子不干,想过点安宁平静和日子都不得法。

当背锅媳妇,郑玉面上承认错误,内心却反弹的厉害,继而愤起,与安母针锋相对。

沉默不再是金,只要安母说她一句,她定有两句等着。安母讲银杏的善解人意,她说许母的大度宽容。

俩人从此没个安静的时候,好不热闹。银杏和许母成了俩人争吵时对付对方的法宝,烦不胜烦。

同一个大院的老太太们最爱在安家门口晃悠,没办法,谁让这里可以了解安家最新动态,倾听许家小道消息。

虽说有时候听不大清楚,可连猜带蒙总能知道一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好锻炼锻炼大脑,并且经过猜测后的“事实”更容易让人兴奋。

就好像别人告诉你哪有宝藏,兴冲冲的去挖,果真挖到,好开心。但是如果人家只提供一些线索,让你自己去找地点,千辛万苦费劲无数脑细胞后终于挖到,成就感更大,满足感更甚。

安父上班不在家,早出晚归,对这一切毫无所知,也没人在他耳边说是非打小报告,私以为家里和以前一样太平。

安小四在家又呆了几天,不想当评判官,提前归队,主动放弃剩下的几天假。

安母自然把这个责任归在郑玉头上,责怪她整天出幺蛾子,把儿子赶走。郑玉怎么可能揽下这个错误,列举出一二三个理由,表示小四是被安母气得无可奈何,才离开。

婆说婆有理,媳妇说媳妇有理。

在许扬和银杏准备坐火车去张家湾,从安家门口路过的时候,还隐约听到里面传出来银杏两个字。

满头黑线,银杏好想冲到安家去,把里面的嘴都封起来。据无关人士好心吐露,她的和许母很荣幸的成为安家婆媳俩的口头禅,一天至少要说了二十来回。

许扬现在很看不起安小四,逃避算什么处理方法,一屋不扫何以好好工作。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还不如早点解决。

银杏对整个安家都没丁点好感,开始还觉得安小四是个明白人,现在看来他最糊涂。纵然家事不好辩是非,可也不能成为他袖手旁观的理由,他是安家的儿子,而不是古代的县太爷。

私下嘱咐许扬,别和他交心,遇到事情不是推卸责任就是跑路,这种男的最让人不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