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9(1 / 2)
杏立马成了珍贵的大熊猫,被四位长辈团团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的问。
田双,“杏儿,胃口咋样”
李大力,“杏儿,睡得好不好”
许母,“杏儿,工作累不累”
崔红,“杏儿,每天精神头咋样”
被人关心的感觉着实不错,银杏乐陶陶,“吃得好,睡得香,精神头不错,工作也不错。和以前没啥两样,你们别担心啊。”摸着肚子,“孩子也不闹腾。”
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是田双,笑声老大,心里的担忧总算没了。
沈洁下班回家,从银杏家的楼层经过时,驻足停了半天。
在楼下已经听到嫂子们说,李银杏怀孕,娘家婆家都来人了。
人比人气死人。
她从怀上到流掉,公婆俩人从没露面过。
婆婆特地打了一通电话,专门骂她,骂她是扫把星,专门祸害人,生生的断掉老杨家的根,让她麻溜的卷铺盖滚蛋。
凭什么
凭什么让她滚蛋
她就要耗着,耗死杨波,她不好过,凭什么让杨波好过
她为了杨波,对着军嫂们赔笑脸,一点风吹草动不放过,各种消息掰开揉碎的分析,只为了让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一点弯路。
她知道杨波忌惮许扬,就千方百计的让李银杏出丑,结果她得到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的打自己的脸,沦为大家的笑柄。
孩子没了。
这辈子都当不了妈妈。
嘴角嘲讽的笑笑,不知道今天等待她的除了冷锅冷灶外,有没有杨波的冷面。
家里一下子来了四位大人,两居室就不够睡了。
许扬只得跟李大力一起打地铺。
李大力毫无怨言,但是这更坚定他在t市买房的决心。
知道姑娘怀孕后,他跟田双崔红就商量着,来t市帮忙照顾。
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心,害怕亲家公亲家母有意见,觉得他们抢走孙子孙女。几人无论在城里熏陶多少年,但是骨子里有些东西还是改不掉,姑娘嫁人后就是别人家的,生的孩子也是人家的。
上火车后,隐晦的给许母透露想法。又忙不迭的解释,他们就一个姑娘,如今多了个女婿半个儿,只想让两口子过得好。他们手上存的有钱,不会给姑娘女婿添负担。
许母简直是觉得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老许工作忙,她也还没退休,儿媳妇怀孕后,身边没一个长辈,他们始终担心,怕年轻人不知轻重。况且,等孩子生下来,也得有人帮忙搭把手。
如果李父李母乐意,最好不过了。
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
都是为了小俩口的小家着想。
、第328章 又买房
第二天,许扬送银杏上班。四位长辈都跟着一起。
崔红想去学校逛逛。
她是个老师,到了任何一个地儿,首当其冲的就想去人家学校瞅瞅。更何况跟银杏学校的几个老师认识,在一起开过交流会,学术上说得来。
李大力他们则想去学校附近买房。
大院里只两居室,三个大人一起过来,明显地儿不够。并且他们打算长期留在t市,除非女婿调走,否则这就是第三长居地。
如果天天住在女婿家,不像话。
姑娘在学校教书,他们把房子买在其周围,方便她平时吃饭,下课后也能过去休息休息。
许扬不晓得岳父岳母打的主意,只以为他们想去店铺逛逛,把大家送到学校后,就调头回部队。
银杏上班,许母去看交好的老师。
她们俩离开后,李大力和田双崔红三人就开始找房子。
挨家挨户的问。
愿意多出钱。
还真让他们碰上了,跟店铺隔三家的位置,那处住的是老俩口。他们以前是上海人,被派到t市工作,呆了大半辈子,如今年纪大了,想叶落归根。孩子们都在上海上班,已经站稳脚跟,不会再回t市。
临走前,他们想把房子处理掉。
李大力把房子里里外外转了一圈,相当满意。
这房子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格局和北京桃林胡同的房子几乎一样,大小也差不多。
老俩口是厚道人,见李大力腿脚不便,脸上挂着憨厚的笑,竟然还把价格降了几百块。
李大力这次到t市是有备而来,身上的钱带得充足。别看他平时穿着普通,可正经对外,也能让别人称呼一声李老板。
在t市买套房子的钱轻轻松松掏得出来。
早上出门的时候,他背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包,里面大有乾坤,装了一沓钱,打得就是只要合适,立马成交的主意。
李大力半点不犹豫,当场拍板,买。
老人着急走,二话不说带着人去办理房产证。
等银杏下课回来,只看到崔红坐在那休息。
“崔奶奶,爸妈了”商店里没他们的身影。
“买房去了。”
银杏刚好端起茶杯喝水,一口水呛在喉咙管,“咳咳咳”
崔红赶紧站起来,拍拍她的后背,“喝个水,又没人跟你抢,急啥”
银杏好半天才平复下来,拍拍胸口。
“崔奶奶,你刚才说我爸妈干啥去了买房我没听错吧”
银杏崔红用手隔空指向房子的方向,“跟店铺隔三家的那处房子,主人家正好打算卖,你爸买下来了,以后我们就住那。”
银杏更惊讶了,“爸从哪儿听说人家要卖房的消息”她就在附近,都不晓得。
“我们问的。”
银杏皱着眉头,“问的一个一个的问”
崔红点点头,“否则哪里会知道,那老俩口刚准备卖,让我们赶上了。”
银杏,“”看来无论干啥事,功夫都要下得深。
拿着新鲜出炉的房产证,李大力和田双满脸笑容的走进门。
“崔姨,杏儿,房子到手啦。”李大力把房产证放到俩人面前的桌子上。
田双一脸雀跃,“杏儿,咱们在这附近买的房子,以后你下课了直接过去,几步路就到。”
银杏把房产证拿起来,一点不意外,上面写的她的名字。
等许母拜访完几位老师后,就听说亲家公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
怎么说了,相当满意,特别满意,非常满意。
倒不是她觉得亲家公一家跟儿子住在一起,会夺走儿子。
而是大院的房子只两居,真心住不下三个大人,总不能一直让儿子儿媳妇分居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