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0(1 / 2)

加入书签

,“崔奶奶了”

“还有三个大件。”李大力的手空闲下来,擦擦额头上的汗。

余光头嘴巴张成o型,大件还有大件他没听错吧李叔不是在开玩笑吧

刚准备确认是不是真的,就见崔红背着一个包袱走过来,她旁边还有几个人抬着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余光头倒抽一口凉气,果真是大件,三大件。

李大力指着余光头开过来的三轮车,“再麻烦一下,帮忙抬到那辆三轮上。”

说完就从裤子荷包里掏出一把钱,笑意吟吟的跟在几人后面。

余光头看看左右,一把扯住李大力,小声的道,“李叔,财不外漏,否则易招祸。”李叔还是太老实,没见过那些“快手”,专门挑人傻钱多的倒霉蛋下手。

李大力,“都是零钱,合起来才几块,给他们的。”

余光头,“”白担心一回。

三大件放好后,田双好好的检查一番,对李大力点点头。

接收到信号,李大力把钱递给大家,另又给每人发了两支烟。

“谢谢大家,辛苦了。”

许扬已经可以预见媳妇的表情,她打过几通电话,说得清楚明白,电器这边都有,千万别把旧的带过来,太费劲。

岳父在电话里答应的好好的,却依旧我行我素。

可以说,许扬对媳妇了解的透透的。

银杏上完课后就去新房子等着,听到汽车的声音,赶紧跑到门口迎接。

“崔奶奶,爸妈。”

田双用手赶着银杏,“外面冷,也没太阳,你赶紧进屋,我们要搬东西了。”

银杏的眼睛不由自主的移动到后面的三轮上。

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的电冰箱,再一看,它的兄弟洗衣机和电视机陪伴左右。

简直哭笑不得,“我的老爸老妈,给你们说了好几遍,带过来不累啊”

田双满眼不赞同,“都是花钱买的,放在北京没人用,坏掉了咋办。”

李大力也接腔道,“是的,电器不用,迟早坏掉。”

银杏,“”

老爸老妈竟学会了以子之理由攻子之问题,这是她说过的话。订婚后许家送了三大件,李大力舍不得用,她看着着急,用这个劝说。

“可以给新请的员工用呀。”

田双脸一虎,“你糊涂了。”许家送的定亲礼,怎么给个外人用,幸好亲家公亲家母不在。

银杏,“”

、第330章 皆大欢喜

田双一家很快在t市安顿下来。

银杏跟许扬商量过后,一致决定生产前小俩口都住在父母这边。

如此一来,银杏方便许多,但是许扬得每天骑着车子上下班。

田双喜不自胜,老人家就喜欢儿孙满堂,虽说是外孙,可她也高兴。

李大力乐呵呵的,女婿不觉得丢人就好,他巴不得天天见到姑娘。

银杏已经计划好,上学期的课程上完,就请一年的假期。

不过她并打算放松,想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再发表两篇文章,年底之前争取当上副教授。等明年秋天,她就能带研究生。

许扬对银杏的职业规划一清二楚,他举双手赞同媳妇在教师行业发光发热,妇女也顶半边天,他喜欢的就是自信又聪明的媳妇。

但是只一点,量力而行。

对老公的大力支持,银杏吧唧一口亲在他脸上,以示表扬。

既然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银杏把t市所有店铺的账目一股脑的丢给李大力,全部交由他打理。

田双听说姑娘不去店铺后,赶紧催着李大力接手。那地方人太多,她每次只要一想到姑娘挺着肚子过去,就心惊胆战。

特别是去年亲身经历沈洁流产后,想想都后怕。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能大意。

李大力忙惯了,在北京也是个小老板,到t市后无活没有一身轻,倒有点精神头萎靡不振,总感觉少点啥,心里空荡荡的。

对姑娘的“甩铺”,毫不犹豫的接受。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不过,李大力主要在大壮那边帮忙。

大个如今学的知识越发的多,平时能在店铺呆半天就不错,大壮每天跟个陀螺似的,团团转。进货还得商量好时间,否则店铺无人看管。

李大力来了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大个好好的学,只要将来能为银杏乐购做事,银杏乐意技术投资他。

大壮早上摊煎饼赚钱,白天帮忙卖东西赚钱,数钱数得可开心了。如今也数他还买房钱最多,其他的都是银杏每个月扣一半工资。

不过余光头也不差,他跟小弟们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商品,特别是山货这一块,卖的非常俏。再加上几位小弟下乡收货时,也会带着店铺的锅碗瓢盆随时随地售卖,生意相当火爆。

自然而然的,收入可观。

田双在t市定居下来后,要说最高兴的,除了银杏和许扬,就是他了。

他嘴甜会哄人,两条腿不受控制见天的往田双那边跑,一口一个田婶子,一口一个崔奶奶,跟个妇女之友似的,每每讲起市井的种种趣事,逗得田双和崔红捧腹大笑。

相应的,他的口福大大的有。

顿顿吃的红光满面,幸福感爆升。

不过,他也不白吃,直接给生活费。

反正在外面也要给钱,在田婶子这里吃,油水比在外面不知好多少。

该省的时候省,比如他的一双鞋破了再补,补了再穿,等鞋底子乱穿,脚掌和大地亲密接触时,他还能买个底,把鞋帮子重新上在新底上。

但是该花的就得花,吃的东西尤其不能省。

李大力有点纠结,大家都是帮忙的,如果只让余光头一人过来,肯定说不过去,让其他人都来,又害怕田双累得慌。

田双却无所谓,就做几个人的饭而已,况且,店铺里面好多都是本地人,有父母有儿女,不会自己家里不吃吃外家。

李大力让余光头帮忙统计,愿意去他家吃饭的人。

余光头心眼子活,宣布消息时,就说好每顿要付饭钱,不能白吃。

还真没几个人愿意。

就大壮大个两人。

连汪大秋都没吭声,她中午到学校食堂吃,点最便宜的饭菜,晚上回到家里吃。

尽管在店铺帮忙,手头上宽裕不少,可她好几个孩子,都在上学,花销大,能省一点是一点。李老师家吃的一向很好,肯定不便宜。

大壮手头宽泛,愿意吃好点,否则没力气干活,平时在学校都点两三个菜。

大个想补充营养,天天用脑,害怕跟不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