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13(1 / 2)

加入书签

但讲武院仍处于草创之初,仓促之间恐怕办不下这么多的事情吧”

“仓促之间,固然是办不成。”李治说道,“朕的意思,也是想要给薛绍三到五年的时间先来实践一回。如若成功,就让讲武院永久的办下去;如若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天后,你觉得呢”

“那依陛下之意,何时开始筹备为上”武则天小心的问道。

李治将巴掌拍在身前的小桌几上,“就现在薛绍,你现在就可以动手去准备了”

“是,陛下”薛绍心头暗暗激动,拱手而拜。

武则天也只好点了点头,“陛下立意长远高瞻远瞩,臣妾只能拜服。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臣妾也定当鼎力扶植薛绍,办好讲武院”

“薛绍,你还不谢过天后”李治不失时机的道。

“臣,多谢天后”薛绍拱手再拜武则天。

李治抚髯长笑,“今日我们家人的一番私语,或许就会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了。天后,至从李勣故去之后,你我不是时常感觉缺一股肱么我们渴望人才,尤其缺少军事人才。但是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去搜罗将帅之才,却很少想过将帅之才也是可以主动培养起来的。正是薛绍这个最好的例子,让朕茅塞顿开啊”

“陛下,是如何茅塞顿,又是如何突发奇想的呢”武则天很配合的问道。

李治呵呵直笑,说道:“天后你想想,薛绍年方弱冠从未涉及军旅,但是他至从拜入裴行俭的门下学了卫公兵法,又从军远征经历了一场北伐,就发生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巨大改变,朝夕之间就从一个鲜衣怒马的贵公子,变成了横扫千军的将帅之才。由此可见,将帅之才真的是可以培养与煅炼出来的薛绍,不就是最佳的概模吗让他来开办一个培养武将的军事学堂,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武则天面带微笑机锋不露,淡淡的道:“从大唐开国起,河东薛氏人才辈出,几乎每一代人都会出一个天下文宗。如今到了薛绍这一代,难道是要出一个天上下武宗了么”

“天下武宗”李治听到这个新名词先是一奇,随即就是一笑,“天后的意思是,薛绍以后会像薛元超那样,桃李满天下么”

“陛下,是桃李满军队”武则天侧眸看了一眼薛绍,意味十分深重。

薛绍一拱手,“陛下,天后,如果讲武院将来真能培养出三五将才,那他们一定是死心塌地效忠二圣、效忠朝延的兵者凶器,选将比选官更加应该注重德才兼备。若是心术不正之人,哪怕是天纵奇才也不能任其学习兵法、执掌兵权臣记得,当年的侯君集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说得好。”李治抚掌而赞,“德才兼备,这理当成为讲武院遴选与培养人才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否则,若是培养出一个本事大却要造反的将军,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是,臣谨遵陛下教诲”薛绍拱手再拜。

武则天只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一君一臣的一唱一合,脸上泛着莫可名状的微笑,完全是不动声色。

这一记微笑落在薛绍的眼里,让他感觉讲武院的未来固然是光明又伟大的,但也一定是困难重重命运多舛的

“至于薛绍的军职一事,天后还是要多多留心。”李治再又扯回了这个话题,看似都有些“不依不饶”了,他说道,“军队之大,难道还容不下朕的一个外甥和女婿,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奇袭黑沙生擒了伏念的卫公门生吗说将出去,岂不令天下人耻笑朝廷不会用人、辜负才俊”

“是,臣妾一定详加留意,尽早恢复薛绍的军职”

眼看李治的态度如此坚决,武则天也算是做出了“保证”了。

“最好是,在北衙禁军当中给薛绍安排一个位置。”李治仿佛是有些得寸进尺了,他说道,“薛绍要办讲武院,院址就在北衙校场。若能在北衙禁军当中给他兼任一个军职,则是两全其美最好不过。”

“是,臣妾记下了”武则天一一应诺。

“朕还是那句话。”李治把话又兜了回来,说道,“今日,是我们的家人私话,不足为外人道知。朕的初衷无非就是,既然用外臣也是用,自家人当中有了人才,为何就不能重用呢古人云,内举不避亲嘛薛绍,你也切勿让朕、让天后和太平失望了。我们对你,都有着很高的期待”

“是,臣万万不敢辱没了皇家的尊严,更不敢辜负了陛下与天后的器重,也不敢枉费了公主殿下的信任”薛绍拱手拜道。

“好了,朕想说的,差不多就都说完了。”李治笑容可掬的看向武则天,“天后,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武则天沉思了片刻,说道,“有”

薛绍和太平公主同时心时怦怦跳了起来,她会说什么呢

“那你说吧”李治还颇为期待的等着武则天的下文。

武则天微然一笑,说道:“就是关于薛仁贵的安置一事,臣妾想当着薛绍的面,在陛下这里讨一句准信。”

薛绍一听,武则天这话是有深意了她仿佛是在暗示和怀疑,我在薛仁贵的事情上动了手脚

心念至此,薛绍连忙拱手道,“陛下,天后,此乃军国之事,臣就不便旁听了。”

“薛仁贵不是你的族叔么,这有何不便”武则天淡然道,“你不是还托请太平来找我说项,想要给薛仁贵谋求一个好的安身立命之处么”

“娘,薛郎可没有对我提过此事”太平公主连忙说道,“是我听他闲聊中无意说起过崇拜薛仁贵这位大唐战神,我也历来就对薛仁贵颇为敬仰,因此才会”

“太平,不必说了。”李治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呵呵一笑,“其实说白了,皇族无小事,家事即国事。薛仁贵既然是薛绍的叔族,那也就不是外人。再者,朕对这位老臣也是一直都有惦念的。如今天后已经召他回朝,朝廷又正当用人之际,这是好事一桩,你们又何必为此而争执呢天后,其实你的心中已有定案,何不说出来让朕听一听”

“陛下圣明。”武则天拱手拜了一拜,说道,“程务挺与李谨行二将归朝之后,大唐的北疆国门出现了空缺。臣妾已经和阁部的宰相计议过了,并且听取了程、李二将的意见,打算将薛仁贵派往代州雁门镇守国门。陛下以为如何”

“甚好。”李治二话不说就拍了板,“就按天后的意思办”

“是,陛下。”武则天淡淡一笑,深深的看了薛绍一眼。

薛绍不由得心中微微一动,关于薛仁贵的回归与去向,我的确都有参与谋划。武则天故意当着我和皇帝的面说这些,是在对我发出某种警告么管不了那么多了,畏首畏尾的感觉,我真的已经受够了

再作一番闲叙之后,家宴散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